2002 年颁布的《科普法》是我国科普法治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推动科普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新时期科普发展面临新形势与新问题,要求对其进行修订完善.本研究使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科普法》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研究.研究发现,《科普法》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实现了服务国家战略、提升科学素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立法目的,稳步推动科普法治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科普组织管理高效有序发展,科普基础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全社会的科普责任得到强化,在新时期也呈现出科普产业发展、信息化发展和国际合作交流蓬勃发展等新态势.评估还发现当前存在的对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贯彻落实不到位、保障相关条款不适应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展要求、与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之处等问题.评估研究的结论与建议在 2024 年 12 月新修订的《科普法》中得到落实,凝练和沉淀了科普事业发展的良好经验,回应了存在问题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深化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理念和制度安排、实现更高水平的科普社会化协同、提升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实现科普基础保障能力更加坚实、推动完善行业和地方科普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修订《科普法》的方向性建议.
[目的]由于气象数据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和能长期获取等优点,因此基于气象预报的温度来预测桥梁结构的温度场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方法]建立了基于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BO)的长短期记忆(long-short term memory,LSTM)模型,利用气象温度数据和桥梁实测温度对BO-LSTM模型进行深度训练后,输入气象预报温度,实现对桥梁温度历程的准确预测.[结果]基于广州鹤洞大桥的健康监测系统和远区气象站数据,由本文方法预测的桥梁温度历程与实测桥梁温度历程的决定系数达到0.961,而气象温度与实测温度的决定系数仅为0.874.因此,本文建立的BO-LSTM预测模型通过数据挖掘与学习提升了气象温度与桥梁温度之间的相关性.[结论]本文实现了由气象温度来较为准确地预测大跨桥梁的温度历程,为解决桥梁传感器故障、停电等导致的数据缺失和漂移问题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的智能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