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44条文献
获取范围
资源类型
年份
语种
来源数据库
作者
机构
已选择0清除批量引用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被引频次
每页 20 条
< 1 / 13>
1.网络神经外科发展技术应用进展
periodical_zhyx202507008
[期刊论文]彭飞赵继宗-《中华医学杂志》CSCDCSTPCD北大核心2025年7期
摘要:21世纪,脑功能定位已发展为脑网络概念。依托高级神经成像、人工智能、计算神经科学及现代神经外科复合手术室技术平台的迅猛发展,百年神经外科迈入网络神经外科时代。为进一步了解网络神经外科发展技术应用,本文回顾脑功能定位研究历史沿革网络神经外科技术方法在脑肿瘤、癫痫、脑血管病、帕金森病中的应用,并总结脑机接口在神经精神疾病所致功能障碍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神经外科网络连接组学神经调控脑机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2.岛叶癫痫及其癫痫网络研究进展
periodical_zgsjjsjbzz201911020
[期刊论文]沈云娟何文斌张新定-《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北大核心CSTPCD2019年11期
摘要:更进一步的认识,岛叶作为独立的致痫体系在致痫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神经外科技术发展,有观点认为ICE 相关的手术是安全且有益的[2].因此,ICE 的诊断及手术需在基于SEEG的多模态癫痫外科术前评估体系上进行.本文就岛叶的皮层功能及解剖定位、ICE 的症状学及其 ICE 相关网络、SEEG 技术在 ICE 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岛叶癫痫立体定向脑电图症状学皮质电刺激致痫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被引:3下载:316
3.微创神经外科应用与研究进展
periodical_xngfyy201212074
[期刊论文]陈宏刚-《西南国防医药》CSTPCD2012年12期
摘要: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材料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刀剪切割"的传统神经外科也逐步转变成以微创化、功能化和智能化为特色的微创神经外科[1].广义的微创神经外科是微创技术与微创理念的结合和统一,是神经外科领域发展史上的新里程碑[2].笔者就微创神经外科的内涵及其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微创神经外科锁孔手术神经导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被引:4下载:130
4.目录胶质瘤外泌体外排抑癌miR--3591--3p促进巨噬细胞表型转化及肿瘤恶性进展的机制研究
thesis_Y4361110
[博士论文]李明外科学(神经外科)山东大学2024
摘要: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上抑制受体的高水平表达,这表明抗肿瘤免疫活性受损。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肿瘤微环境网络中细胞间的功能关系,以获得新的治疗方法,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如空间转录组学及单细胞测序技术等,胶质瘤细胞中的基因表达程序受到肿瘤微环境的相互影响的机制正在逐渐被揭示。  胶质瘤相关巨噬细胞(Glioma-associated macrophages,GAMs)是
胶质瘤恶性进展病理机制小分子RNA-3591-3p巨噬细胞表型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18
5.基于脑网络外科理念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periodical_zhsjwkzz98202111020
[期刊论文]焦玉明付伟伦曹勇-《中华神经外科杂志》CSCDCSTPCD北大核心2021年11期
摘要:应用的3个方向进行综述。其中包括,基于人脑连接组学的脑网络关键节点的保护;脑血管病手术中认知功能相关供血区域的保护;通过术前脑网络结构和功能连接状态有效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手术的脑网络评估。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神经外科手术已经向更为系统而且精细的脑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全面保护迈进。脑血管病神经外科手术将迎来"脑网络外科"的新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被引:2
6.目录RNA--seq筛选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途径和基因并探索SAA1对巨噬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thesis_Y3943285
[博士论文]李中辰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山东大学2021
摘要:内皮损伤反应、脂质浸润、炎性反应、血栓形成、平滑肌细胞克隆、剪切应力、免疫以及细胞焦亡等方面。但AS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探明,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应用,从分子和基因水平上探索AS的发生发展机制,并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已成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领域研究的热点。  前期研究,我们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和健康人动脉内膜组织进行了RNA-seq
动脉粥样硬化RNA-seq技术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SAA1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134
7.离子组学在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periodical_qk3_000032004541
[期刊论文]徐向楠崔昌萌王长水-《临床个性化医学》2024年4期
摘要:离子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离子组学被应用于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分布、调控、功能和串扰。它结合高通量元素分析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阐明多种元素与疾病的代谢和稳态之间的关系。本综述旨在概述离子组学在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研究的进展,主要关注不同生物样本离子组的分析研究,揭示了不同离子及复杂的动态离子网络对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影响,这为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和预后等方面提供
离子组学创伤性脑损伤中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IonomicsTBIStrokeADPDALS
全文直达
引用
8.目录TRIM56在脑胶质瘤中诊断价值及潜在功能的研究
thesis_Y4361175
[硕士论文]王秉诚外科学(神经外科)山东大学2024
摘要:背景:  胶质瘤是成入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异质性高和临床进展快的特点,因此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一般较差,目前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是治疗恶性胶质瘤治疗的主要方法。免疫治疗在胶质瘤治疗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尤其强调靶向胶质瘤免疫微环境作为治疗的关键途径。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通过生信分析技术寻找新的免疫检查位点,研究关键免疫基因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交互网络中的作用,将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
胶质瘤TRIM56免疫浸润肿瘤微环境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8
9.目录dlPFC继发性改变在脊髓损伤后疼痛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thesis_D02800397
[博士论文]李成才外科学(神经外科)南昌大学医学部2022
摘要:以及上述继发性改变与SCI后疼痛敏感性的关系。  研究结果:第一,本研究通过显微技术制作SCI的动物模型,在显微镜的放大直视下可以清楚显示解剖结构、看清楚脊髓的损伤情况,可以确保动物模型制作的更精细、可靠、稳定,同时应用形态学的方法验证了我们SCI模型的可靠性、稳定性,该SCI模型的成功制作为我们后续的研究创造了基础;第二,SCI可以引起不同脑区的继发性脑改变,dlPFC作为疼痛网络的调节节点,我们
脊髓损伤小胶质细胞Notch信号通路NG2细胞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继发性脑改变脊髓损伤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56
10.目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诊断帕金森病的研究
thesis_Y615084
[硕士论文]常崇旺外科学(神经外科)第四军医大学2004
摘要:研究背景: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性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及致残率均呈现增高的趋势.现阶段由于帕金森的发病机理仍不很清楚,诊断帕金森病仍然依赖临床经验,但尸检显示临床误诊率很高.而当今计算机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其分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已被成功的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某些方面,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将人工网络技术应用于医学临床诊断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但在帕金森病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粗集理论帕金森病诊断关系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166
11.全面解析运动功能网络的拓扑性质与保护机制
periodical_zhsjwkzz98202002001
[期刊论文]江涛王引言方晟宇-《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北大核心CSTPCD2020年2期
摘要:纵观脑科学的发展历史,对大脑运动功能的探索始终居于脑科学研究的最前沿.随着脑科学研究的进展,学术界对大脑运动功能产生与传导的载体及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革新,如从皮质到皮质下结构,从简单连接到复杂功能网络.当前,神经外科多模态脑功能定位及保护技术应用在推动对大脑运动功能深入理解的同时,也有助于逐步攻破运动功能区病变的手术壁垒.放眼未来,全面解析大脑运动功能网络性质,大力发展神经外科辅助技术,必将为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被引:9下载:54
12.目录缺血性脑卒中继发性脑损伤的单细胞测序和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thesis_D03485096
[硕士论文]谢东言外科学(神经外科方向)广东医科大学2024
摘要: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等基因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4-6]。这些研究提示基因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探索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
继发性脑损伤缺血性脑卒中单细胞测序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135
13.目录恶性胶质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thesis_Y3411713
[博士论文]毕白斌外科学(神经外科)山东大学2018
摘要:蛋白质组技术因一些固有缺陷,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质谱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机器的分辨率不断提高,同时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成熟使我们能够对样品中复杂的蛋白质组分进行高通量和高分辨率的鉴定。  目的:  1.鉴定恶性胶质瘤的分子标记物。  2.探讨胶质瘤恶性进展的病理机制。  方法:  1.收集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组织样品,病理学家鉴定样品的病理类型并检测了常规用于临床诊断的分子表型。  
恶性胶质瘤分子标记物蛋白质组学病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307
14.目录人类癫痫脑组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thesis_Y2331726
[硕士论文]张焕丽神经病学山东大学2013
摘要:等过程中的改变,从而可帮助我们寻找疾病的特异诊断诊断标志物和预后评估指标,对医务工作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诊断及新药研发提供帮助。   本实验采用差异蛋白质组技术对癫痫患者脑组织与对照组脑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研究,建立了癫痫患者的差异凝胶电泳图谱,分析其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并进行差异蛋白鉴定,为进一步阐明癫痫的发病机理、寻找癫痫诊断标志物及新的药物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癫痫脑组织蛋白质组学病理特征代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被引:1下载:183
15.目录弥散张量成像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脊柱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thesis_D01514554
[硕士论文]张涛外科学河北医科大学2018
摘要:目的:总结弥散张量成像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脊柱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内容:脊髓脊柱疾病的治疗是神经外科近年来不断探索的一个方向。随着科学和技术发展,许多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近年来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疾病的发现与诊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则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两者的联合应用使得脊髓脊柱疾病的诊断率及治疗成功率明显提升。  方法: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近几年
脊髓脊柱疾病弥散张量成像神经电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19
16.目录新型超微载体FA-PAMAM介导hTERT siRN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thesis_Y1331253
[硕士论文]李瑞外科学(神经外科)南京医科大学2008
摘要: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易复发,难根治。其中恶性胶质瘤约占60%,传统的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效果欠佳,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因此明确其发生发展机理,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今神经外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发生的机制主要是由于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而导致的肿瘤细胞增殖失控、凋亡缺陷以及细胞正常的有限生命周期缺陷,使细胞永生化,继而形成
胶质瘤颅内原发性肿瘤癌基因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105
17.全基因组范围内TCF7L2/TCF4结合位点确定及其转录调控miR-21的机制研究
thesis_Y2231938
[硕士论文]兰凤鸣临床医学;外科学(神经外科)天津医科大学2012
摘要:是神经系统的热点课题。单纯手术治疗预后较差,如今多采用手术治疗辅助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的手段,但恶性胶质瘤的总体治疗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因此寻找有效地治疗手段势在必行。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目前许多研究表明,胶质瘤的恶性进展涉及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这为开辟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了新思路,因此采取针对肿瘤细胞内传导通路上的特异分子的生物靶向药物治疗癌症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Wnt/β
胶质瘤信号通路启动子区转录调控miR-21分子全基因组TCF7L2/TCF4结合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108
18.MiR-19a/b和MiR-30a-5p对SEPT7的调控及其与胶质瘤恶性表型的关系研究
thesis_Y2001174
[硕士论文]王坤临床医学;外科学神经外科天津医科大学2011
摘要:micrRNA targets.Algorithms for Molecular Biology2008,3: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带microRNA调控的胶质瘤细胞信号转导加权网络”,编号A01020403)结果最为一致;故本课题重点研究了miR-19a/b和miR-30a-5p通过调控SEFT7对胶质瘤增殖、细胞周期进展、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课题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
脑胶质瘤隔蛋白7分子病理恶性表型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被引:1下载:147
19.目录基于生物3D打印构建脑膜瘤体外仿生模型
thesis_D03619190
[博士论文]陈鹏外科学(神经外科)南昌大学医学部2024
摘要:是药物治疗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3D模型中脑膜瘤细胞促血管形成能力更强,且VEGF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与体内肿瘤特点一致,进一步验证了3D模型在肿瘤研究中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为理解脑膜瘤发展机制、筛选新型抗肿瘤药物和开发特异性治疗手段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生物3D打印模型在预测脑膜瘤细胞的基因调控网络其对免疫治疗反应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目的:  脑膜瘤是成年人
脑膜瘤体外仿生模型生物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2
20.目录LncRNA SChLAP1和E3泛素连接酶TRIM22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thesis_Y3818304
[博士论文]季剑雄外科学(神经外科)山东大学2021
摘要:治疗的窘境。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Nucleotide,nt)、生物学功能丰富的非编码RNA。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数量巨大的lncRNA被发现。由于其数量远超编码蛋白的基因,有望为寻找肿瘤诊断及预后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LncRNAs参与了多层面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例如染色体失活、基因组
胶质母细胞瘤NF-κB信号通路蛋白酶体-泛素化降解途径LncRNASChLAP1恶性增殖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被引:2下载:166
已选择0清除批量引用
1 2 3 4 5 6 7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