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公共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
中国美术学院
2017(学位年度)
摘要:本文从我国残障人士社会生活现状切入,观察综合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成因。探讨如何解决困境的过程中,引入医学心理学领域的“艺术治疗”观念,通过对残障人士艺术作品的解读,发掘残障人士的话语方式及其对于被理解的强烈渴望。提出新观点“外在引导的艺术治疗”,艺术家通过作品触摸残障人士的精神世界,以作品展现问题发人深思。从外部搭建通向残障人士的桥梁,得出艺术正作为这座桥梁的内在结构,起着重要作用的观点。
科技改变生活,艺术同样改变生活。文章旨在提出公共艺术介入的核心观点,通过对具体作品案例的探讨分析、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展开剖析其所承担的责任及呈现的作用,重点突出在与公众进行沟通的功能上。再以本人为残障人士创作的作品为案例,从作品创作初衷源起,到与残障人士的交流,直至最后作品的呈现及效果,综合本人对现存公共艺术的调研成果,展开讨论公共艺术与社会关系的更多可能性,从而推导出公共艺术在残障人士社会生活中所体现出的价值——“连接性”——作为残障人士与社会沟通的桥梁这一论点。从公共艺术的本质属性“公共性”入手,通过探讨公共艺术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加以论述。从其对残障人士生活的影响来探讨残障人士与公共艺术的互动关系以及公共艺术在人类日常生活中与在残障人群社会生活中所展现出的沟通性的差别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