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黑龙江大学
2018(学位年度)
摘要:提升人类生活样态,关注人类现实生活,以最终实现人类的自由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使命。现当代社会中,消费问题愈来愈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随着女性消费地位的日益上升,女性消费者日益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有必要对女性消费异化现象进行深刻的反思。然而对于女性消费异化问题的研究更多呈现在社会学和经济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进行研究的论著甚少。本文立足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消费异化的研究理论来阐述女性消费异化问题。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方式的分析模式,把女性消费异化问题看做整个经济运行中的环节来分析,才能彻底透视女性消费领域的诸种现象,才能客观阐释出女性消费异化的矛盾及弊病。进而构建和谐的女性消费文化和消费环境。
本文采取文献综合分析方法、理论研究以及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哲学人本主义的角度、生产方式的唯物史观的角度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来探讨正常消费的本质。进而为消费异化提供对比参照,认为消费异化指违背生产与消费的生产方式,不符合人类真实需要,不仅阻碍人的身心全面自由发展而且不受制于人甚至压迫人类的非正常消费现象。它是违背于人类的消费本质和人的本质的消费活动。把女性在现当代消费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消费的整个过程中出现的异化现象称为女性消费异化,并把女性消费异化问题作为本文的核心研究对象。
本章介绍和分析了女性消费异化的理论萌芽和发展。分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异化与消费理论,运用马克思劳动异化概念的四个规定性,从生产方式、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的角度分析女性消费异化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女性消费异化的原因有性别文化的束缚、现代劳动异化的压迫以及网络媒体的影响。女性消费异化表现为女性同商品相异化、女性同自身购买行为相异化、女性同消费本质相异化以及女性同自身和他人相异化四个方面。对于女性消费异化的解决,必须在资本的生产方式中寻找方向。要真正让女性在消费异化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就必须转变资本生产方式,同时坚持生产性正义,实践消费生态化。要引导大众媒体行为,加强网络传媒监管,同时促进女性就业、摆脱传统性别束缚。同时践行科学消费观,抵制消费主义侵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规范大众审美文化。